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动态: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百度文库_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3-24 16:47:10

1、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  教学目标


【资料图】

3、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4、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5、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统计技能,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

6、  教学重难点

7、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8、  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的相互区别,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9、  教学过程

10、  (一)复习旧知

11、  回忆平均数及中位数的求法,指生回答。

12、  求下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生独立完成后课件出示。

13、  (二)完成例1

14、  1.出示例题:

15、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16、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7、  师:提出集体舞的要求:身高接近,跳出的舞才更整齐。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18、  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10名队员。

19、  3.根据学生汇报,师课件随机演示选择结果。

20、  平均数= (1.32+1.33+1.44+1.45+1.46+1.46+1.47+1.47

21、  +1.48+1.48+1.49+1.50+1.51+1.52+1.52+1.52

22、  +1.52+1.52+1.52+1.52)÷20

23、  =29.5÷20

24、  =1.475

25、  中位数=(1.48+1.49)÷2

26、  =2.97÷2

27、  =1.485

28、  接近1.485m的同学人数太少,不适合大多数同学的

29、  身高。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6cm。

3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的比较合适。

31、  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1.52m左右的比较合适。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3cm。

32、  1 . 52出现的次数最多,最能应这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33、  4.小结:以众数1.52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34、  师:(小结)集体舞一般要求队员身高差不多,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1.52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以众数1.52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均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很美观!

35、  5.师生共同归纳众数概念。

36、  师揭示众数的概念

37、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8、  做一做,

39、  小练习:

40、  学校举办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五(1)班和五(2)班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41、  求这次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中学生得分的众数.

42、  三个数据存在的数量和意义:

43、  比较三个统计量:

44、  (三)学习众数的特征

45、  师出示练习题:

46、  五(1)班21名男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次):

47、  19 23 26 29 28 32 34 35 41 33 31

48、  25 27 31 36 37 24 31 29 26 30

49、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50、  (2)如果成绩在31~37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绩在良好及良好以上?

51、  一个射击队要从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拔赛上两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如下:

52、  甲: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53、  乙: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54、  (1)甲、乙成绩的平均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55、  (2)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56、  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57、  师:在找三组数据的众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58、  生: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59、  师小结:在一组数据中,众数有一个,也有多个,甚至没有。同时众数也反应了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60、  三个数据存在的数量和意义

61、  (四)综合练习

62、  你去商场买过衣服吗?你知道休闲类服装型号的“均码”是什么意思吗?均码一般是根据人的平均身高、胸围等数据确定的统一商品型号,与多数人的型号接近。所以,均码里蕴涵着平均数和众数的原理。

63、  (五)联系情境,应用众数

64、  销售衣服问题。

65、  师:小明很喜欢做社会调查。他到一家服装店调查后,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一则信息:服装店销售了20件T恤,尺寸如下:(单位:cm) 42 39 38 40 41 41 42 39 40 41 41 41 41 40 41 40 41 40 40 41

66、  师: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你是这家服装店的经理,你会怎样进货?

67、  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想法。

68、  师:(小结)从中可以看出,在衣服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41cm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也就是41cm衣服销售量最大。所以,可以多进一些41cm的衣服。商品的销售里面也要用到众数的知识,由此看来,生活中还真少不了众数啊!

69、  (五)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数学”)均码问题。

70、  师:同学们去商场买过衣服吗?如果你去买过会发现,商场里很多休闲的服饰,它的型号都是均码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71、  师:课后请同学们调查和了解一下:什么是“均码”?

72、  (六)全课小结

73、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74、  教学目的:

75、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76、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77、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78、  4. 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 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79、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80、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 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81、  教学设计:

82、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83、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84、  二、自主探索

85、  分组操作, 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86、  同学们, 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87、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88、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89、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90、  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91、  板书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 2 。

92、  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93、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94、  四、实践运用

95、  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96、  说明 " 至少 " 的意思。

97、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98、  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99、  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100、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101、  五、评价体验 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 学习上有什么收获 ? 你感受最深是什么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102、  六、作业:

103、  看书

104、  实际测量

105、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 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 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106、  板书设计:

107、  长方体的表面积

108、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109、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 2

110、  课后反思:

111、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相对于长方体的长宽或长高或宽高组成。

112、  教学目标:

113、  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114、  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115、  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116、  重点难点:

117、  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118、  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119、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120、  教学过程:

121、  一、情境导入

122、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123、  二、学习新课

124、  (一)图案欣赏:

125、  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126、  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127、  (二)说一说:

128、  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129、  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130、  三、巩固练习

131、  (一)反馈练习:

132、  完成第8页3题。

133、  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134、  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135、  (二)拓展练习:

136、  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137、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138、  四、全课总结

139、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140、  五、安排作业:

141、  教材第9页第5题。

142、  板书设计:

143、  欣赏和设计

144、  图案1 图案2

145、  图案3 图案4

146、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